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,先了解自己的身體是關鍵
當被檢測出得到癌症的時候,第一個反應會是怎麼面對呢? 徬徨無助? 到底該怎麼辦? 坦然自若? 已了無牽掛,已經很滿足了,能多活一天就感謝每一天。 積極正面? 跟醫師好好溝通赫和治療療程,有任何相關的醫療資訊願意嘗試。 癌友的癌後人生,恢復自信是一大考驗...

徬徨無助? 到底該怎麼辦?
坦然自若? 已了無牽掛,已經很滿足了,能多活一天就感謝每一天。
積極正面? 跟醫師好好溝通赫和治療療程,有任何相關的醫療資訊願意嘗試。
癌友的癌後人生,恢復自信是一大考驗

「我曾經罹患癌症,有幸的是接受治療控制住,目前痊癒了,未有復發的現象。
很高興我還有體力去工作,但我不敢與其他人說這件事,
我擔心會影響到我的工作…,
但我還是比接受化療但情況沒好轉的癌友幸運了。」
上面這段話是可能是大多數癌友的心路歷程。
從與癌友的對話與互動,可以知道面對癌症的無奈,就算病情減緩獲得控制並痊癒了,
重新踏出第一步與社會互動,也可能面對諸多問題需要克服。
罹癌,撕不掉的標籤

找工作,在癌後人生的路上可能會踢到許多鐵板,
尤其是正值三十而立的壯年人士,就算康復了平常也不會跟別人提起。
怕因得過癌症被老闆覺得潛在風險太多而不錄用或不太受重用。
老闆可能會覺得:
「就算你痊癒,復發的機率還是比平常人高,這工作可能你負荷不了。」
「醫生說痊癒就完全正確嗎? 誰知道什麼時候會復發,這工作不太適合你。」
想要發揮長才卻沒機會展現,對於信心會造成很大的打擊。
以上,雖然無奈與殘酷,卻也是必需面對的現實。
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

罹患癌症使人徬徨,需要仰賴醫護人員給予治療建議。
初期的癌症
早期發現若為原位癌或小顆腫瘤,依靠簡單的手術切除可能就沒事了。
後期或末期有轉移的情況
經血液或切片檢測若癌細胞有發生轉移,
醫護人員就會與癌友或病患家屬討論解釋要用哪種化療藥施以治療。
這時會發展出的情況:
一種是癌症獲得控制,病情得以減緩,完整做完整套療程,術後營養補充得宜獲得痊癒。
另一種是情況沒好轉,或是一開始藥效見效慢慢減退,癌細胞產生了抗藥性,
改換藥又面臨一樣情形,換了又換。此時病患和家屬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,
認為醫生到底有沒有對症下藥,把他們當作是白老鼠,醫病關係變得緊張,容易發生衝突。
但無可奈何的事,醫療就是有它的極限,需要去突破。
醫護人員一定都知道癌友十分仰賴給予的治療建議,很需要心理支持與引導。
良好的醫病關係是很重要的,強化病患對於醫護人員的信任,也提升治療信心。
抗藥性(drug resistance)

抗藥性是指藥物的治療疾病或改善病人症狀的效果漸漸減退。
常見的情況如癌細胞對抗癌藥物產生耐藥性,減低化療功效。
那為何會產生抗藥性呢?
可能的因素有當使用某一種藥物,去對付某一種易發生基因突變的癌細胞時,
便有可能因刺激壓力產生基因突變,而對此藥物產生了抗藥性,
此耐藥性基因遺傳給其後代,使得後來生長的癌細胞也有抗藥性,此時就要施予不同的藥物。
Reference:
health.usnews